田华,1928年出生,12岁就加入抗敌剧社,开始了演艺生涯。她演的《白毛女》让无数人感动落泪,拿过文化部金质奖章。她不是只靠天赋,年轻时在中央戏剧学院苦练表演,后来加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军队电影演员。
她的生活却不容易。丈夫、一个儿子、两个儿媳都得了癌症,一个家四个人生病,医药费像座大山压在她身上。孙子刚工作,收入少,家里全靠她撑着。她80多岁了,别人都退休享福,她却从医院赶到片场,拍完戏再回医院照顾家人。
《法庭内外》里,她演得真挚动人,拿下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80岁后,她依然活跃在演艺圈,不是因为她不想休息,而是生活逼得她停不下来。她的坚持,让人既敬佩又心疼。
再说王晓棠,1934年出生,年轻时凭《神秘的旅伴》出道,后来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她的角色深入人心,像《英雄虎胆》里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个个都让人印象深刻。她不光会演戏,还自己写剧本、导戏。《翔》就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展现了她的多才多艺。
1992年,王晓棠当上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带领团队拍出《大转折》《大进军》这样的经典大片,把八一厂带到了黄金时代。她用行动证明,年纪不是限制,干劲和才华才是关键。
另一位老艺术家祝希娟,1938年出生,上海戏剧学院毕业。1962年,她凭《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拿下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她的表演真实又有力,观众一看就入戏。2005年,她还得了华鼎奖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证明她的演技经得起时间考验。
祝希娟年纪大了也没闲着,演过《大明王朝1566》《暗算》这样的热播剧。她的角色总能打动人,因为她演戏时全身心投入,就像在过自己的生活。
张勇手,1934年出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立过两次三等功。后来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演了《黑山阻击战》,从此走上演员路。他的《林海雪原》里少剑波、《地道战》里赵平原,个个都是硬汉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对军人英雄的向往。
向梅,1937年出生,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却因为《女篮5号》成了演员。她在《红色娘子军》里演红军女战士红莲,英姿飒爽,至今让人忘不了。她后来还当了上影演员剧团团长,86版《西游记》里乌鸡国王后就是她演的,给年轻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牛犇,1935年出生,11岁开始演戏,几十年来多演配角,但他从不挑角色大小。84岁时,他在《老酒馆》里演技依然在线,观众看得拍手叫好。他说,演戏就要用心,不管角色多小,都得演得像真的一样。
邵万林,1931年出生,1958年加入长春电影制片厂,经过两年专业训练,演技扎实。他在《神探狄仁杰第二部》里演袁天罡,神秘又到位,让人一看就记住。他的表演总能抓住角色的精髓,观众看了都觉得过瘾。
李久芳,1929年出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年轻时长得帅气,常演军人角色,被称为“银幕指导员”。他在《突破乌江》里演张团长,《英雄坦克手》里演步兵连长,戏路宽广。后来他转到幕后做制片人和编剧,默默为电影事业贡献。
师伟,1928年出生,演过《雷雨》里的四凤,从此爱上表演。她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了第一代电影演员,演过《吕梁英雄》《赵小兰》等片。后来她转型当导演,拍《闪闪的红星》时,走街串巷找小演员,挑中了祝新运演潘冬子,成就了一部经典。
这些老艺术家,年纪大了还在为艺术拼搏。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热爱。他们的故事,像家里的长辈一样,让人觉得亲切又感动。你觉得,他们的坚持是不是也激励了我们?他们的经历,值不值得我们多聊聊?
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