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要一个新政党,你们将会拥有它!”7月初,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了他的新动作——“美国党”(America Party)正式宣告成立。他声称这是对美国当下“伪多党、实一党”的政治格局的直接回应,并誓言要“把自由还给美国人民”。
马斯克计划在未来国会选举中推出2至3名参议员候选人以及最多10名众议员候选人。考虑到当前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国会的力量几近平衡,马斯克显然寄望于少数席位就能在关键法案表决中成为“决定性一票”,以此撬动美国政治的天平。然而,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行性却遭到学界的普遍质疑。
瓦尔登斯塔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美国第三党派的消亡与重生》的伯纳德·塔马斯直言,马斯克的构想在当前的政治现实中“难以落地”。他指出,美国两大传统政党不仅占据了巨额资金资源,更拥有成熟的组织体系、经验丰富的政治人物、数不尽的顾问智囊团以及最顶级的广告公司作为后盾。相比之下,马斯克临时起意式的新政党缺乏深厚根基,想要动摇现有结构实属奢望。
更为尴尬的是,“美国党”的基本信息尚未理清:党纲未定、政策主张模糊、甚至连官方网站域名和社交平台用户名都未能及时抢注。Americaparty.com这一域名早已被他人注册,目前挂牌出售,标价高达690万美元,而X平台上@AmericaParty的用户名也早就被他人抢占,马斯克只得启用后缀为“X”的替代账号。
目前,“美国党”除了一句“反对浪费和贪腐让国家破产”的口号以外,并未明确提出任何具体政策方向。马斯克也没有说明他所设想的候选人将在哪些“争议性法案”上发挥作用,也未对选民做出任何实质承诺。这种空泛的宣传,难免让人怀疑其建党动机是否出于对前期与特朗普口水战的情绪反弹,而非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部署。
历史上,第三政党在美国并非没有存在空间,但它们多数并未像马斯克所设想的那样,在国会夺得决定性席位,而是在某些历史节点上凭借独特议题,迫使两大党回应民意,进行策略性调整。塔马斯教授称,真正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三方力量,其价值往往体现在“施压”而非“掌权”。他说:“它们更像是政治体系中的刺蜂,目的是制造痛点,而不是自建王国。”
比如20世纪初威斯康星州的进步党和明尼苏达的农民劳工党,尽管未能长久执政,却在推动失业救济和银行改革等议题上留下深刻影响。对比之下,“美国党”至今尚未提出哪怕一项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政策纲领。
第三方政党要生存并影响政局,关键在于能够从现有体制的裂缝中切入,而不是空喊“中立”或“超越左右”的口号。2022年由杨安泽创建的“前进党”(Forward Party)便是一个典型反面教材。尽管在创党初期吸引了不少关注,其“不左不右,向前进”的标语曾在社交媒体刷屏,但因始终未能给出清晰政策路线图,如今基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仅在地方政坛偶有存在感。以该党官网为例,其列出的代表人物包括佛州一个不足8000人的小镇前市长,以及康州一名基层公共服务人员,难以形成具备影响力的政治阵容。
尽管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美国选民对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感到失望,也乐于看到一个新的政治选项的出现,但具体到投票选择上,真正愿意支持第三方政党的比例却往往大打折扣。据马斯克自己发起的民意调查显示,约65%的网民支持他组建政党,34%反对,虽然这个结果看似正面,但其后续民调却显示,仅14%的选民“极有可能”支持该党,另有26%表示“可能会支持”,含金量明显不足。
更令人堪忧的是,“美国党”的核心人物马斯克本人,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并不如他所想那般正面。最新一项民意调查指出,60%的美国人对马斯克持负面评价,仅32%持正面态度。这种强烈的两极化认知,在选举中将是一大劣势。
而他所倚重的顾问人选也颇具争议。据称,马斯克正与右翼科技评论员柯蒂斯·雅文进行接触,后者主张用CEO治理国家,曾在公开场合抨击民主制度已然失效,呼吁由“强人”统治国家。这种极端思想一旦成为党内意识形态导向,势必将“美国党”带向更具排他性与危险性的方向,也将进一步削弱其吸引中间选民的能力。
归根结底,第三政党并非不能存在,但它需要的是广泛的民意支撑、明确的政策主张、务实的组织运作和有效的资源整合,而不是富豪个人的情绪宣泄。马斯克的财富和影响力固然惊人,但“美国党”若不能在政治议题、候选人培养、组织建设等层面做出真正突破,其未来恐怕只能成为又一个昙花一现的政治尝试。
“美国是否需要第三政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美国是否需要一个由马斯克创办、目标不明、方向模糊、招致大量质疑的第三政党?”恐怕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
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